美國文學作家
Mark Twain
(1835年11月30日-1910年4月21日)美國的幽默大師、小說家、作家,亦是著名演說家。其幽默、機智與名氣,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。威廉·福克納稱馬克·吐溫為「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,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」。
如果學會從停下來開始思考,
你會發現,你將會比別人收穫更多。
『 馬克·吐溫也堅信多數人的意見雖然是大眾意見,但未必是正確的意見,最終真正「智者」的想法尤為關鍵。 』
這是一個很值得反省的思考理論。
參加講座的時候,
台上的老師非常具有 power 力的傳達他所表達的言論,
你會看到對方總是充滿正向朝氣、眼睛發亮的進行闡述。
這可能來自於他對他的經歷或是認知,或是曾經擁有刻骨銘心的經驗。
所以台下者會很容易能順著對方的情境下做出回應。
可是畢竟是不同個體、思考以及想法,
你會想像,
也許同樣情況下,不同處理方式會讓結局有所不同。
再舉個例子,
多時候在大眾、群組總是會有幾個具有影響力的人進行言論發表,
也許對方是你非常崇拜的師尊或是信任的對象,
,也也許是對於發表內容非常有獨到眼光或是想法。
所以容易讓台下、或身旁的人,產生同樣的共鳴。
你也很容易對於他所發表的事情表現出 『嗯嗯恩,對~!』的認同感。
其實,
一場學習,就從此產生。
這是一個好的現象,
但也同時是個轉折的發生。
怎麼說呢?
先撇開提出者的立場與想法。
當我們是接受者的一方,
在你接受資訊的同時也要抱持著質疑的學習精神。
試著去反問眼前得到的消息來源,
真的是這樣嗎?
對所有事物抱持著『 好奇心 』。
這就是你與別人能夠開始不一樣的第一步。
當你開始學習反過來思考時,
你會為了得到驗證而不斷地去反覆思考與研究。
不論最終結果是一樣的、還是創新答案,
你都將比原來的你、與同樣的接收者學習到得更多。
同時,對於提出者也可能是一種反饋,
透過你,創造出一種雙向學習的好幾會。
反之,
如果對於眼前的消息不暇思索的全盤接收,
在發生同樣事件的條件下,也許短暫可以讓你有選擇的順利度過難關。
但是對方能接受的過程與結果程度卻不一定是你所能接收的。
這時這份認同感,
就很容易在你下次面臨危機的時候失去信賴。
甚至遺忘。
因此,
當你發現自己常和大眾站在一邊的時候,反而該停下來反思一下。
並驅動自己的好奇心,去尋找屬於你的真相吧!
而且時間證明,
社會時代的發展,往往都是由少數人所推動的。